这一次决绝的动员方式影响深远。
以前写文章时,非常顺手地就按照这样的套路写:一方面论述中国高增长的成就,一方面说改革不到位的问题。综合下来,经济增速很可能会比过去的实际情形低,但是增长的质量、经济效益会更好,生态环境影响会更小。
不过,对于改革红利体现在哪些方面,有多种多样的看法。先阐明第一方面的观点。我们和其他千千万万的研究者一样,曾经在另外的研究中,给出了关于未来潜在增长率预测的一家之言。第一,深化改革难以把经济增速重新推高到过去30多年那样的高平台。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进入专题: 改革红利 。
比如,有一种看法是,在三期叠加、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全面深化改革会把经济推到高速增长平台上。如果说改革深化能够拉高经济增长速度的话,那为何市场经济体制业已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长期保持在3%—4%甚至更低的水平呢? 这些足以说明,改革不会确定无疑地推高经济增长速度。所以现在提出了第五个目标,就是经济低碳化,这对我们的长远发展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
因为人们的环保意识在增强,现在的环保概念与30年前不同。这个排列出来以后,经济学发展的变化,生产效率固然重要,但资源配置效率是更重要的。现在用的手机跟过去的手机不一样了,为什么?功能增加了。民间资本投资,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方向。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都抓紧时机来技术创新,以便给经济找出一条新的途径。现在有没有第三种调节?市场的出现是几千年前的事情,政府调节更晚了,是到国家形成了、政府出现了才出现。
中国大量的中、小、微企业都是民间投资,它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这种投资是精打细算,不会铺张、不会浪费,因为民营投资自己要付盈亏的。为什么提社会人假设呢?因为很多事情都处于经济规律以外的。第五是错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什么叫适度投资?含义是并不是全要国家投资,国家只投一部分,另外一部分靠民间资本投资。
现在有些工地正在施工,要建一个现代化工厂,你到那里问问看,这个厂投资了多少亿,会增加多少人就业?他给你回答是你预想不到的,我不但不增加就业我还要裁员,全部用机器人,哪用那么多人。现在的情况变了,出口多,其他国家的进口就多了,出口就少了。但是现在根据中国一二十年的经验,已经表明了高利率不能够、未必能够抑制通货膨胀。因为外汇储备越多,会带来几个毛病。
经济中本来是有内生机制的,宏观调控太多了、太频繁了,给抹杀掉了。原因很多,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关键的,你在销售运营方面没有新产品出来。
我们现在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二位了,但是要论结构来讲,我们跟日本还有距离。在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国家,可能有一段时间高,但是不可能长期这么高,因为这种超高速的经济增长给经济带来的害处很大。
新常态简单地说就是按经济规律办事。为什么呢?经济学不好解释这个问题的,社会学可以解释,因为实际生活中有各种考虑。经济低碳化是新目标 任何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都有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可是人类社会少说也有几万年了,在几万年时间没有市场、没有政府,但是人类社会存活下来,只能是道德力量调节,所以道德力量调节是第三种调节。进入 厉以宁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新常态 。这种国际贸易关系是不能持久的,所以应该转变,并不是出口越多越好,进出口基本平衡才最好。
有的外汇就存在那不动了,造成人民币通货膨胀。所以要技术创新,现在2008年以后全世界都认识到了要治理通货膨胀,不能采取提高利率的办法,而是鼓励技术创新的办法,一定要把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放到重要位置。
改革就是让国有资本,让国有的资源能够更充分发挥作用,更好利用。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遇到的通货膨胀,当时主要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以我们国家来说,国有资产有好多万亿,如果使用不好、配置不当,这就是损失。30年前只是有毒的不让排,现在的环保概念改了,二氧化碳也不让多排。
记得在前年,一个月调整一次银行准备金率,全世界没有这样的,这个是很难动用的宏观调控手段,结果物价还是控制不了。需要重视产权激励制度 从经济理论分析,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承认一个原理,利润是物质资本投入者和人力资本投入者共同创造的,光有物质资本投入创造不了利润,光有人力资本投入也创不了利润。大体上有五个不利,第一是资源过度消耗,而且消耗得很快。所有的外汇储备都是用人民币换来的。
比如说扩大内需,扩大内需重在扩大民间消费,民间消费增加还是挺慢的。为什么?因为在经济学里面,把国际传递的通货膨胀不算,就从供给需求各个方面来看,通货膨胀分两类,一类叫做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一类叫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高就业未必和高投资有因果关系 过去总是认为,要增加就业就必须高投资,高投资就能够提供就业的岗位,就业岗位多,就业人就多,这个看法已经是过时了。另外,外汇储备也是应该根据国家情况考虑,并不是越多越好。
第四是有些产业出现产能过剩。B的这个城市成本比它高、盈利比它少,按经济人假设肯定在效果最好的地方投资,有些人偏偏要到B那个地方投资去。
宏观调控不可少,但它必然是走向这样一条路就是微调、预调。跟新常态相对应的是适度投资,不是从前那样,投资越多越好、越大越好。从宏观角度讲,一部分人有小业主意识不是坏事,平衡了社会。为什么?因为生产效率主要是在微观领域起作用,一个企业、一个单位等有微观性。
生产效率是有用的,也是值得关注的。要有两个假设、三种调节 现在谈两种假设,第一种假设是经济学中最普遍存在的一种假设叫经济人假设。
企业出口创汇,然后根据国家结算外汇的办法,把外汇卖给人民银行,人民银行付你人民币。中国前几年经济的增长是超高速的增长,这种超高速增长并不符合经济规律。
核心提示: 厉以宁列出中国经济十大问题,表示中国前几年的经济超高速增长并不符合经济规律,长期保持超高速增长会错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现在来看,要升级到第五目标。